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景区聚焦防火责任、设施水平、队伍管理,综合构建“天罗、地网、人哨、水盾”互补式立体森林火灾防控体系。
强化责任落实。持续夯实林长制责任体系。严格按照林长制原则和“横到边、纵到底、无漏区、全覆盖”的属地管理要求,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共抓泰山资源保护,健全四级责任体系,逐级签订责任书5000余份。深入推进“济泰协作、联防联治”模式。召开泰山区域森林防灭火联席会议,共同完善“一盘棋”联控体系,联合开展实战演练、宣传教育和火源管控,形成上下协同、区域联防、措施联动的“大泰山”防火格局。严格落实包保责任。班子成员、包保部门深入联系点做好防火督导检查,关键时期,机关部门抽调1/2人员下基层、到一线,协助包保单位盯守路口。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引入无人机巡防和建设智能哨兵系统,与50处“天眼护山”火情监控、770处智能卡口、29架侦察无人机形成优势互补、深度融合。构建高效巡防管护体系,利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先进设备,实时拍摄和传输影像资料,发现可疑目标迅速精准定位,确保处置及时。在重点区域、关键部位安装智能哨兵系统,对违规进山入林人员自动触发现场警示、后台报警、远程驱离,有效弥补人工巡查的盲区和漏洞。
强化基础建设。根据“责任网格化、管理扁平化、服务精细化”要求,推动“站所设置合理、边界四至清晰、管理岗位规范、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的网格化建设,建立职责清晰的扁平化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一线护林防火人员工作环境,各基层站所岗哨达到有水、有电、有暖、有厨房、有休息室、有洗手间的“六有”目标,在对原有护林房、检查站升级改造基础上,新建标准护林房18处,实现了从“露天蹲守”向固定阵地的转变。
强化火源管控。完善进山游客火种检查办法,在红门、天外村、彩石溪三处进山路口聘请专业保安公司,严格安检流程,全天候查验火种、纸香等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林缘固定检查站的基础上增设临时进山火种检查站,配备手持安检仪等设施设备,严格落实防火检查“九步工作法”。强化登山盘道综合监管,公安、执法、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人员混合编组,不间断加强进山游客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对吸烟等违规用火行为及时制止、严格执法。充分发挥经营业户平时宣传站、战时后勤供给站,从业人员都是宣传员、巡查员、战斗员“两站三员”作用。建立责任倒查机制,对违规携带火种人员,采取人脸识别技术精准刻画其进山路线,倒推追究进山安检、火种查控人员责任。
强化预警响应。运用先进的气象监测设备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天气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与深度剖析,及时精准研判火险形势,各部门单位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持续加大火情监测力度,各远程林火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瞭望台(哨)、检查站进入应急状态,实行2人以上24小时值班,增加观测频次。严格落实预警响应措施,合理调配人员,强化力量部署,各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半专业消防队、应急扑火分队满员待命,靠前驻防,进入临战状态。
强化多维督导。常规督导常抓不懈。成立森林防火督查专班,建立常态化督导机制,制定详细的督导计划,不定期对各区域开展全面检查,督促各层面各岗位时刻绷紧“防火弦”。重点时段精准督导。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及旅游旺季,分组分片深入各林区、游客密集区域、祭祀场所等地,重点检查火源管控措施。针对性督导靶向发力。明确风险责任分工,细化管控措施,加强分级管控,针对国有林与集体林交界地带、各进山路口,人员密集区域,坟头墓地等重点火险隐患区域,加大排查整治力度,确保重点区域防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