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林矿业公司聚焦“主线” 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北矿业红柳林公司以安全、生产、经营为工作主线,全面规范管理,细化工作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夯实,综合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强基础,安全环保持续稳定
该公司不断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坚守“底线”思维,通过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进一步夯实了管理基础,保证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一方面坚持“机械化换人”的思路,推广使用掏槽机、帮锚机、登高作业车、自移设备列车等新设备,最大程度地多投入机械少用人;综采工作面顶板使用水力预裂技术,掘进使用长压短抽通风机,岩巷掘进工作面使用抽出式除尘风机,改造综掘机机载式临时支护,加装专用降尘喷雾泵,把预防管理落实到现场。在工作安排部署上,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追责问责,促进了工作落实。深入开展辅助运输、“一通三防”、机电管理、涉危作业等专项治理,有效防范和减少了各类事故发生。积极创建“一流十强班组”,形成了“一推五型五化”班组管理方法,建立完善了班组管理体系,促进了班组区队民主管理。
另一方面相继完成矸石山造林示范工程(四期)、沉陷区整理工程,建成自动洗车台,完成5台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拆改,矿井水达标排放。持续加强节能管理,矿井全面推广变频设备,在综采工作面增加无功补偿装置,提升了用电质量和机电效能。
二、强管理,生产经营科学规范
该公司通过细化生产组织,强化技术管理,超前谋划,狠抓落实,矿井生产组织规范有序。
以南翼5-2煤、北翼4-2煤、5-2煤采掘接续和设备接续为重点,合理安排生产接续,全年有序组织了工作面“4安4撤”。在采掘区队试行取消夜班,实行“三六”制劳动作业,综采二队、三队实现自动化割煤,降低了一线员工劳动强度,调动了员工积极性。规范队伍管理,重新组建了6支掘进队伍,成立了通防区和救护中队,落实了管理责任。对主要设备、大部件进行编码管理,按照生命周期更换、维修,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加大对综采、掘进设备维修以及新购置设备的超前管控,满足了矿井设备接续。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以工程质量、设备完好率为重点,推进了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
同时,该公司把市场开拓、煤质管理、煤炭售价、品牌建设作为销售工作的重点,使全年销售环境总体呈现良好态势。一方面,强化煤质管理,实施源头治理与过程管控,围绕“两降一增”,实施“三二一”现场管理,全年商品煤各项指标任务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强化市场开发,根据新增产品定位,组织调研、走访企业80余家,为煤炭产品的合理定价、新产品流向及措施制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盯关键,重点工程有序推进
该公司对重点项目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重点管控,有力保证了各项工程有序推进。
二号风井完成竣工验收,矿井安全改造项目通过陕北矿业验收。洗选系统改扩建工程试运行,基本满足定制化生产。厂区优化项目完成阶段性工程,加油站、危废库、准备队、连采队场地布置等工程按期施工,有效缓解了新组建队伍入驻、物资不合理堆放等问题。文体中心装修完成,为员工提供了健身娱乐场所。“三型四化”项目系统推进,井下煤巷、岩巷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绿色矿山建设通过第三方评估单位现场核查评估,进入省级名录。基于3G的井下人员车辆精确定位系统、自动装车、快速掘进系统等项目有序进行。
四、抓成本,经营效果持续稳定
公司狠抓成本管理,强化经营管控,完善定额体系,规范经营秩序,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定额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在原劳动定额标准的基础上,完善了综掘机岩巷掘进、连采机单巷掘进、支护材料配件消耗等定额,为成本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对生产过程各环节按内部市场化模拟运行结算,按照定额和业务量测算材料、配件等费用,纳入月度费用考核,奖节罚超,各项费用得到一定管控。在原包工、包岗、包薪的基础上,对维修电工、钳工、车工、顺槽皮带机架回收工等试行包岗,节约成本50余万元。
积极盘活和调剂闲置、积压物资。开展物资清查,将资产分类替代使用,库存较年初降低了6045万元,盘活闲置、积压物资3000万元。完善了资质推荐库、知名品牌库、价格查询库、常规常用数据库,完成比质比价157项,节约资金828万元,降低了采购成本。
五、重培训,团队素质不断提升
该公司加大“三支队伍”建设力度,强化培训和人才培养,增强从业人员喜培乐训的内生动力,激励骨干人才和关键岗位人员干事创业。
采取手机APP模拟考试、邀请专家培训、派送厂家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员工实效性培训,全年开展安全、业务等各类培训171期8819人(次),派送厂家学习的53人将所学技术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解决了诸多实际问题。深化“师带徒”传承,持续扩大“师带徒”范围,新增了7名采煤机师傅,1名综采维修电工师傅,结对师徒63对111人,高技能人才逐步增多。推进差异化薪酬管理。对技能大师、创新能手等关键技能操作岗位提高薪酬待遇,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求知欲与责任心,为公司收入差异化分配提供依据。实施人才建设顶层设计。编制完成《人才发展战略规划》(2020-2030年),建立了“1345”人才总战略,为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通过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让企业真正享受到人才发展带来的“红利”。科研项目《陕北生态-水-煤系地层结构及保水采煤类型研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全员创客项目鉴定通过105项,产生经济效益3000万元。
六、听民“声”,职工生活得到优化
该公司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群团、工会、信访等工作,持续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期间,征集意见建议108条,查摆问题92条,并认真整改落实,基本解决了员工群众反映强烈的实事、难事。员工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举办了首届“红柳杯”职工趣味运动会、首届微电影大赛及“光影·追梦”微电影颁奖文艺晚会,组织“迎祖国70华诞 唱陕煤时代新声”职工大合唱,开放“青年读书吧”团青活动阵地,活跃了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在生活场区安装了车牌识别闸机系统,增设快递投递室,接待信访26次57人,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5起,保证了场区和谐稳定,员工幸福指数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