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管制模式及关系
chaxun.monadaapp.com时间:2012/6/29 15:54:27来源:展览部
次浏览
我国目前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制模式。
1.企业负责
企业在经营自主权扩大的同时,安全生产的主体地位也相应确立,责任也就相应加重。企业负责就是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须对本企业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应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各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管生产的同时、必须搞好安全工作。这样才能达到责权的相互统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自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安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管理。企业还应负责提供符合国家安全生产要求的工作场所、生产设施,加强对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和特种设备的管理。对从事危险物品管理和操作的人员都要严格培训。
2.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行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对行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和检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加强对行业所属企业安全工作的管理,防止和控制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目前政府管理安全生产的方式主要还是采取行业管理和国家监察相结合。行业管理既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也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
3.国家监察
国家监察是根据国家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安全生产监察部门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和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对不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企业,要下达监察通知书,做出限期整改和停产整顿的决定,必要时,可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关闭企业。负有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的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察机构,设置专职监察员。监察员要经常深入企业查隐患、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落实情况,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行业管理和国家监察是相辅相成的,都是政府行为,都是为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协作,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安全生产水平不断提高。
4.群众监督
群众监督是安全生产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群众监督的内涵也在扩大。不仅是各级工会,而且社会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单位等也应共同对安全生产起监督作用。这是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与健康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以及搞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工会监督是群众监督的主要方面,是依据《工会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监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要加大群众监督检查的力度,支持工会依法维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群众监督检查网络作用,履行群众监督检查职责,发动职工群众查隐患、堵漏洞、保安全,教育职工遵章守纪,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得到落实。
5.管理体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完善,这是内因。同时建立健全外部安全生产制约机制,这是外因。从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来看,有三个外因(即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对企业安全生产产生作用,而且三个外因之间也是后一个对前两个依次产生作用,形成一个互相作用,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
具体来讲,企业除建立内部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进行检查之外,还要接受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安全生产监察部门的国家监察、工会及其他组织的群众监督。行业管理部门对本部门所属企业进行管理,行使安全生产管理职能。不同行业管理部门对其所属企业实行管理的职责也不尽相同。行业管理部门在责、权、利统一的原则下,对安全生产管理承担一定的责任,在对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应接受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在对企业单位和行业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国家监察的同时,还要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目前实行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四结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是一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的过渡模式。这种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的管理体制,来源于“以行政区划为主,条条管理为辅”的体制模型,是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工作方法。这种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其缺陷和不足日益暴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