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人员如何快速提高专业素质?在北京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综合实训基地,学员——
哪怕之前是一张白纸 从这里走出去也会自信从容了
▲学员参加模拟执法培训
?参加培训的学员现场查找隐患
监管人员如何快速提高专业素质?在北京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综合实训基地,学员——
哪怕之前是一张白纸
从这里走出去也会自信从容了
体验式安全教育
有乐趣 有知识 有故事
编者按
2016年以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有关部委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对安全生产宣教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安全体验教育是高频词。
如今,综合性安全体验场馆、各高危行业领域建设的专业性安全体验场馆遍地开花,但同时一些安全体验馆门庭冷落,还有一些有志于从事安全培训的企业无从下手。本报特推出《体验式安全教育 有乐趣 有知识 有故事》栏目,推介各地有特色的安全体验馆,推动体验式安全教育更好地发展。
大众点评
“走进这个实训基地,有一种走进日常检查的车间 、仓库、工地等场地的感觉,让我瞬间就着了迷。”
——河北省安全生产协会宋朝晖
“在实训基地,老师对照设备讲专业术语,比照设施讲技术要求,感觉那些知识点都变得生动、具体了,学起来非常快。”
——新入职的北京市朝阳区专职安全员小郭
“感觉非常有收获,能力提升非常快,以前那些碎片化的知识一下子串联起来。”
——北京市安监局宣教中心杨红
场馆名片
类型:政校合建专业训练馆
场馆规模: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
投资规模:2500万元
体验项目:高处悬吊、建设施工、加油站、配电室,另有仓储综合、工业综合、城市风险等多个(建设中)
适用对象:安全生产领域从业人员,监管执法人员等
开馆时间:工作日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首钢技师学院院内
电话:010-63917781
■本报记者 范荣义
2017年11月28日和30日,河北省香河县安监系统的40名执法干部分两组来到北京市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综合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实训基地)接受为期1天的执法检查培训。
河北省的安监人员跑到北京来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图的是啥呢?
“我们没有做过大规模的宣传推广工作,能够吸引外省同行来我们这接受培训,靠的是口口相传带来的好口碑。”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侯占杰自豪地说。
随着大量人员进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安全监管人员尤其是基层安全监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日益凸显。侯占杰说:“我们基地的定位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安全员严格按照我们的程序培训,哪怕之前是一张白纸,从这里走出去也会自信从容了。”
逼真场景瞬间提升认同感
高达8米的建筑施工脚手架,钢管、扣件、坐板、密目网等都是真实的施工材料;4.5米的加油站罩棚,真实的加油机和各种管路;同比例设置的配电柜、吊篮等……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完成了一期建设,完成了建设施工、加油站、高处悬吊和配电室4个场景的布置。4个场景占地面积370多平方米。
快速提升培训者的认同感,让大家对安全培训更感兴趣,这是实训基地采取以实景布置场地方式的最初目的。
“走进这个实训基地,有一种走进日常检查的车间、仓库、工地等场地的感觉,让我瞬间就着了迷。”采访时,代表河北省安全生产协会来北京参加会议时被重点推介来参观实训基地的宋朝晖说。
侯占杰告诉记者,实训基地自从2017年4月建成以来,已经接待各种类型的调研、观摩、参观、访问团体30余个。每次调研、观摩、参观、访问结束后,总有人安排自己所在辖区的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来参加培训。
作为北京市安监局直属的事业单位,旨在将自身建设成为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域“公益型、应用研究型”智库的北京市安科院,也将实训基地朝着安全生产培训智库的方向建设。
实训基地在实景搭建的基础上,注入了科技元素:VR技术,模拟因场地或技术条件无法实现实景搭设的场景,比如大型活动保障;动画技术,还原人员作业违章等动态的安全隐患;沙盘和微缩景观技术,将庞大的场景制作成微缩景观,将需要局部放大的场景制作成沙盘,让隐患变得更直观;二维码、红外技术,对场景中的隐患进行综合展示;推屏电视、电子交互、冷光灯技术,更突出地介绍安全知识。
曾在此参加过培训的新入职的北京市朝阳区专职安全员小郭表示,“在实训基地,老师对照设备讲专业术语,比照设施讲技术要求,感觉那些知识点都变得生动、具体了,学起来非常快”。
一期建设的场景涉及的领域都是北京市近些年事故多发的几个领域。下一步北京市安科院还将建设工业综合、仓储综合、制冷业态产业链、燃气产业链等综合性体系化的实训场景。
隐患靶场等你来挑战
“安全教育馆是正面引导,我们这里是‘反面教材’。”在实训基地,讲解员小范向参观者介绍实训基地的特色时,这样介绍实训基地与社会上各种类型的安全教育馆之间最显著的区别。
从事高处悬吊作业的人员坐板上的安全绳和工作绳悬挂在同一个挂点上,安全绳上有打结的地方……记者没有想到,仅仅4个场景中,居然埋藏着389处隐患。
“这里到处都有精心设置的隐患,我们把它叫作‘隐患靶场’。”侯占杰介绍,“不过,这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把这里建设成隐患排查战场。如果谁能在这个战场上获胜,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同样会获胜。”
实训基地组织人员通过系统梳理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部分北京市地方标准,编制了20余个行业领域的常见安全隐患清单。而后,将这个清单中的隐患布置在对应的场景中。仅一期的4个场景就梳理法律法规25部,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79部,梳理隐患1965处。
据介绍,这些隐患主要是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没有明确依据的常识性安全问题不在设置范围内。另外,隐患根据判断依据的效力,又被区分为强制性隐患和非强制性隐患,以适应不同受训学员的要求。
不仅如此,考虑到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可能调整、更新、增加,实训基地提出每3年修订一次隐患清单,从而使培训具备持续自我改善的能力。
串联起碎片化的知识
去年10月,北京市安监局宣教中心的工作人员杨红曾和同事到实训基地参加了一期为期1周的执法培训。对于这次培训的感受,杨红这样形容:“感觉非常有收获,能力提升非常快,以前那些碎片化的知识一下子串联起来。”
杨红那些处于执法岗位的同事同样感觉很有收获。她告诉记者,考虑到执法岗位的人员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知识稍微欠缺,实训基地将对这部分人的培训重点放在了补充理论知识上。
改变碎片化教学和经验传授的传统培训模式,正是实训基地的一大探索。用侯占杰的话说就是,“我们要重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
实训基地为前来参加专业化培训的学员打造了集讲、训、考于一体的培训教育体系。讲即课堂授课,请实训基地培训的教师、首钢工学院的专业课教师或者专家为学员讲述理论知识。训即场馆查患,放手让学员自己排查隐患。考即实际考核,让学员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开展全流程演练。为此,北京市安科院还开发了20余种配套教材。
去年4月以来,实训基地已经累计利用这种新型的培训体系培训乡镇街道专职安全员4000多人次,培训市区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培训企业安全管理人员300多人次。
“如果今后有机会去一线执法检查,我也能满足工作要求了。”杨红自信地说。